精神苛求,双重标准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人的评价观念有越来越物质化的趋势,经济观念越来越深入人的脑髓,成为对很多人很多方面的评价标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其从社会中获取的劳动报酬较低也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甚至有些才华横溢的老师不甘忍受清贫弃教经商了。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社会环境、社会价值取向所致,具体来说是教师的经济地位造成的。我们不可片面的用师德的条条框框去束缚非议这些老师。发出批评声音的人自己又能否做到:任尔物欲横流、“钱浪”滚滚,我自岿然不动,潜心于追求个人情操修养?否则,你自己双手搂钱、为金钱而食不甘味,又凭什么要求他人收获精神食粮,你却怡然享受“财富的乐趣”?
社会对教师品行修养上要求圣人般高尚,物质上却要求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最好是“不食人间烟火”!生活中常常听人说“某某是教师哎,怎能这样”,似乎不是教师就可少了很多道德约束。只能谈奉献,不能要报酬,更毋庸说名利。如坐公交这样的小事,普通人不让座没什么,教师若不让,会千夫所指,唾沫星子也能淹你个半死。人们带着有色眼镜看教师评价教师,与其他社会人是两重标准。
教师们困惑的是:社会是不是给予教师的比常人更多?一作了教师就不是凡夫俗子了?就不需要五谷杂粮了?